博仕书屋 > 其他小说 > 家臣 > 正文 第45章 第 45 章
    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《家臣》第45章第45章

    五日后。

    荀氏壁大门开启,车队绵延,众多部曲护卫,往西南方向&30340;难叶山而去。

    阮朝汐坐在牛车小窗边,掀起碧纱帘,徐幼棠正在车外训诫面前三个年轻家臣。

    “你们几个在云间坞苦练五年,已经住进南苑,只差正式录入名册。如今郎君又从京城回返豫州,能不能正式擢拔家臣,就在这几个月了。”

    在他面前,李奕臣,陆适之,姜芝三个,默不作声地听训。

    “这次应对历阳城那位&30340;发难,按郎君&30340;‘釜底抽薪’之计,先把高僧请出历阳城,搬来荀氏壁附近落脚。那位殿下不是拿‘高僧讲经’做幌子么,我们叫他&30340;历阳城里没了高僧,各家女眷入城&30340;藉口不攻自破。”

    “法会开设在难叶山,距离历阳城超过百里,距离荀氏壁不到三十里。各家以护送女眷&30340;名义,各自抽调部曲,数目远远超过那位殿下手里&30340;兵力,且看他来不来。”

    “这趟护送七娘和十二娘去难叶山听经,至关重要。你们就算拼了自己&30340;性命不要,也要护送两位女郎安然回返。”

    三人齐声应下,“是。”

    坞门方向传来女子叽叽喳喳&30340;说话声,荀七娘穿了身颜色鲜亮&30340;胭脂色高腰长裙,肩头披了厚锦披帛,因为要登山&30340;缘故,脚下踩一双高尺木屐,由女婢们簇拥着,前呼后拥地出行。

    “你们几个吵死我了,我才不和你们同车,我找十二娘坐。”荀莺初和族妹们分开,径直走来阮朝汐&30340;牛车前,跟车&30340;荀氏部曲过去蹲下,荀七娘理所当然地踩着部曲脊背上了车。

    她嫌弃族妹们吵闹,自己却也不怎么清静,“十二娘,难得出游,怎&30340;穿得这么素净。”

    阮朝汐看了看自己身上,新做&30340;广袖海棠纹上襦,袖缘以银线暗绣梅枝,高腰长复裙,云霞色&30340;织锦披帛,阮氏玉佩挂在腰间。

    “这身不花俏,但也不算太素净。我自己喜欢。”

    牛车已经在往前缓行,她借着映进来&30340;日光打量荀莺初&30340;气色,见她今日兴致盎然,精气神都回来了,她弯了弯眸,带出了隐约笑意。

    “阿媗今日光鲜耀目,如初夏暖阳。可是有什么好消息?”

    “没有坏消息,自然都是好消息了。”荀莺初笑吟吟掀开碧纱帘,愉悦地远眺山景。

    “我阿父说,平卢王那种色厉内荏&30340;小人,整日只敢龟缩在老巢里,定然不敢在光天化日下露面,他肯定不会来。这次去难叶山听经&30340;,都是各家&30340;小娘子,部曲们严密守卫山路,叫我出去散散心。”

    阮朝汐耳边听着,不知怎么&30340;,闪过五年前匆匆一瞥,在坞门下见到&30340;张扬肆意&30340;赤色身影。

    毒蛇轻易不离巢穴,出则噬人。

    五年前,平卢王曾经率兵奔袭七十里,意图攻破云间坞。事后却又不肯认,只说游猎经过。

    这次他当真不敢来?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上山路上,眼见着挤挤攘攘,全都是豫州大小士族门第&30340;车队。来&30340;不只是各家小娘子,还有许多家&30340;年轻郎君。

    一来,许多郎君担负着护送家族姊妹&30340;责任;二来,听说历阳城里&30340;释长生大和尚在难叶山落了脚,这几日要开坛讲经,讲&30340;是“佛家五戒,六道轮回。”

    佛道传进中原不过百年,信徒众多,质疑者更多,许多士人特意赶来难叶山,只求当面辩明经义,去伪存真。

    “这回来&30340;人不少。我们家&30340;九娘,钟家四娘,五娘,陈家六娘都来了。”

    上山道上,荀莺初和阮朝汐商量着,”等下去了半山腰&30340;法会会场,我们不急着挤去前排,先远远地听一听,若讲得精妙,就厚厚地布施香油。若讲得不好听,我们就当做是入山游玩,山里四处转几圈,早早地回程。”

    阮朝汐想想不对劲,“如果我们一个觉得好听,一个觉得不好听,怎么办?我们是走还是不走?”

    荀莺初傻眼了。“那就……就叫钟十二过来凑个数。不管走还是留,三个人总能定下。”

    “他也来了?”阮朝汐探头往外望,还真被她瞧见了人。

    缓行车队前方,几个衣冠华丽&30340;年轻郎君纵马前行开道,其中一个打扮得格外显眼&30340;,穿了身耀眼张扬&30340;织金红袍,犀皮腰带,腰悬宝石长剑,看背影岂不正是钟十二郎?

    “被三兄关了五天才放出来,要他‘静心思过’。憋狠了,出来就穿了身大红锦袍,斗鸡似&30340;四处晃悠。哪有半分&30340;静心思过。”

    荀莺初指着背影笑了一阵,放小声音,“听说历阳城里那位凶神也喜爱红袍。阿般,你觉得那位今日会不会来?”

    阮朝汐和她互看一眼,无人应答。

    谁知道呢。

    释长生大和尚讲经&30340;地点,挑选在半山一处清涧边,荀氏家仆从别处采摘了几百朵莲花,从上游放入水中,慢悠悠地沿着清涧顺流而下,山溪里处处莲花盛开,俨然是佛家妙法地。

    围绕着清涧周围,摆放了数百个听经用&30340;细竹簟,附近临时搭建了十几处小木楼,供女眷使用。更远处&30340;山里有几处凉亭,也早已准备好,防风&30340;步障早早搭建起来。

    荀莺初和阮朝汐选了一处清净&30340;木阁二楼,距离有些远,看不清水边结跏趺坐&30340;大和尚&30340;面孔,好在水面传音,大和尚讲经&30340;声音听得倒是清晰。

    阮朝汐倚着木廊,手里握着一只新鲜采摘&30340;莲蓬,漫不经心剥着莲子,远远地听到在讲六道轮回。

    众僧以梵语吟唱大段佛经,穿过水面,遥遥听到高僧声音醇厚,以纯正&30340;洛下雅音[1]一字一句讲解道:

    “此等众生,虚妄分别,不求佛刹,何免轮回?[2]”

    阮朝汐忽然没来由地心神一震,手心松开,几颗莲子咕噜噜滚落落地上。

    刹那间,她仿佛遭逢了钟罄嗡鸣,嗡嗡震颤不休,视线越过人群,望向水边端坐讲经&30340;高僧。

    “不求佛刹,何免轮回……”她喃喃地道

    【请收藏文学网,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《家臣》第45章第45章

    了句,还没想明为什么,心口倏然一痛,一滴泪落在手背。

    荀莺初今日&30340;游兴极高,正在兴致勃勃地远眺山景,不经意却瞧见好友潸然落泪,失色惊问,“十二娘?你怎么了?”

    “我没什么。”阮朝汐抬手擦去了泪痕,自己也有些疑惑,“最近睡得不大好,精神也不足,总是伤感。”转身冲荀七娘笑了笑,“无事了。”

    诸多僧侣齐声念诵佛经,沿着水面远远地传开。

    水边&30340;上百个细竹簟已经坐了大半,看穿着举止,俱都是大小士族郎君。念诵佛经&30340;话音刚落,下面立刻响起许多道高声质问&30340;声音,释长生开始详细辩论轮回种种。

    不到午时,上山车队越来越多,莲花水池边逐渐拥堵。前来&30340;许多士族郎君,带来了大批家仆部曲,马车牛车把整片山道拥堵得水泄不通,不知哪家&30340;家仆被推挤进了水里,激起一阵不小&30340;骚动。

    片刻后,主办这场盛会&30340;荀氏族人赶来,为首一名身穿青色官袍&30340;少年郎君领着众多文掾,去和士族诸郎们交谈。

    不知说了些什么,向来眼高于顶、不甘落于人后&30340;士族郎君们即刻停止往前拥堵,不少起身缓缓后退,竟有一小半直接登车走了。

    阮朝汐在小木楼高处遥坐,侧耳细听经义;荀莺初噘嘴在身侧坐着。

    不巧映证了之前&30340;话,她觉得佛法精妙,七娘觉得无聊至极,两人找人寻钟少白过来,决定留下还是回去。

    在小木楼高处等了一阵,身后终于传来一阵脚步声,有人沿着木梯上来,从背后唤了句,“七娘别胡闹!十二郎人早走了。”

    阮朝汐和荀莺初两人同时回头。

    来人正是刚才远远眺望到,赶去人群里劝说离场&30340;少年官员。约莫十八九岁,虽穿着品级不高&30340;青色官袍,但官袍下透出蜀锦袍袖&30340;边缘,玉佩加身,神色矜傲,明显是士族出身&30340;郎君。

    来人从木梯扶栏处缓步而上,边走边不冷不热道,

    “临时出了变故,十二郎性子不稳重,今日穿戴&30340;服色又不大妥当,三兄特意叮嘱把他送走了。七娘,你也不怎么稳重,还是——”

    一句话还未说话,来人看清了荀七娘身边凭栏回头&30340;阮朝汐。

    日光如洒金,映照在阮朝汐&30340;侧颜,映亮了江南山水色&30340;眉眼,鸦色睫羽低垂,在鼻翼落下柔和&30340;阴影。

    少年郎君&30340;瞳孔微微收缩,还未说完&30340;半句话卡在喉咙里,忘了再吐出来。

    阮朝汐正在专心听佛经,乍见了陌生面孔&30340;少年郎,蹙了下眉,随手拿起团扇,心不在焉地遮住了半张姣色容颜,视线转了回去,依旧眺望着池边讲经处。

    荀七娘不情不愿起身,抱怨了句,“九兄来了。说话说一半,我怎么就不稳重了?”

    又悄声对阮朝汐说,“来&30340;是我家族兄,只比我大两岁,书读多了,说起话来老气横秋&30340;,自以为比我大了十岁八岁。你可见过我九兄?”

    阮朝汐遮脸&30340;团扇往下挪,露出一双潋滟眸子,斜睨过去一眼,不认识,摇摇头。

    那边呆立&30340;荀九郎却似突然惊醒似&30340;,仓促地往前两步,站在日光下,郑重拂衣揖礼。

    “在下出身颍川荀氏,行九,双名景游。敢问面前女郎……”

    他白皙&30340;耳边蓦然有些发红,“前几日傍晚时惊鸿一瞥,似有一面之缘。可是近日暂住荀氏壁&30340;阮家十二娘?”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临近莲池&30340;方向,荀氏部曲们训练有素地拉起紫绫步障,步障不见头尾,绵延覆盖整条通往后山&30340;山道,遮住了水边听经众人&30340;视线。

    有生性谨慎&30340;过来询问,回答一律是:“历阳贵客至。”

    半山腰新搭建&30340;两层木阁楼处,阁楼顶风景独好。山顶日光透过半掩&30340;竹帘,斜照进顶端阁楼。此处有宴席贵客。

    毫不顾忌下方水池边端坐&30340;几列和尚,酒肉流水般地端上,浓烈&30340;酒香肉香弥漫了整个阁楼。

    平卢王元宸出乎意料地来了。

    一身大红锦袍似火,言谈肆意无忌。

    “今日宴席格外有趣,大和尚居然在山里临时加了一场讲经会。好山好水好经文。”

    元宸鼓掌大赞,“两位留意听听看,六道轮回,不生不灭,讲得多好!不枉本王快马疾行百里,特意赶过来啊。实乃盛会!”

    悬垂紫竹帘后,清亮筝音响起,曲音悠扬动听。

    元宸边喝酒边打拍子盛赞道,“好筝曲!”自己赞扬了还嫌不够,笑问酒席间陪坐&30340;阮荻,“此筝曲如何?”

    阮荻放下酒杯,肃然应答,“洋洋如大江流水,清音动听。”

    元宸哈哈大笑,对着竹帘子后面高声唤道,“阮郎夸赞你弹得好!十六娘,还不出来拜谢?”

    阮荻脸上微微变色,阻止道,“不可!崔十六娘并非女乐,清音动听,隔帘听一曲足矣!十六娘无需出面拜谢!”

    元宸前一瞬间还谈笑晏晏,下个瞬间倏然变了脸,森然喝道,“出来!”

    纤纤素手掀开了竹帘,美人抱着长筝,薄纱覆面,娉娉婷婷地走出来,在酒席两步外停下,福身行礼,柔婉道,“元郎何必愠怒。十六娘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元宸转怒为喜,把抱筝行礼&30340;崔十六娘一把搂在怀里,“好娇儿。还是你识时务,难怪本王疼你。”

    崔十六娘轻呼一声,羞赧挣扎着要起身。

    元宸索性一把扯了遮面薄纱,当着在场其他人&30340;面,在美人粉唇上亲了一口。

    “曾经&30340;京城第一高门,如今是雨打风吹去。跑了几个,至今还在抓捕。跑来豫州&30340;崔十五没抓着活口,倒是留下了个小十六娘。若是家里没出事,她这般&30340;家世容色,做王妃也堪配了罢?哈哈,如今配不上了,当个解闷&30340;小玩意儿倒无妨。陪伴本王左右,聊当慰藉。”

    怀里&30340;美人儿不敢抗拒,忍着泪,微微颤抖,羞耻得把脸挡在肩头。元宸又畅快又得意,斜睨了一眼脸上变色、转头不看&30340;阮荻,又去瞧另一边

    【请收藏文学网,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《家臣》第45章第45章

    坐着&30340;荀玄微。

    荀玄微淡定地举杯啜了口酒。

    高楼风猎猎,吹动他身上博带衣袍,气度闲适从容,仿佛压根没听到不动听&30340;讽刺言语。

    “荀郎装聋作哑&30340;养气功夫,本王是佩服&30340;。”元宸觉得没意思,把怀里&30340;崔十六娘往前一推,“去,给荀郎敬酒。”

    崔十六娘噙着泪花起身,颤手倒酒,酒壶拿不稳,杯里才斟满&30340;酒被她泼去了一多半。她惊慌地抬眸,荀玄微侧身望过来,两边对视了一眼。

    “十六娘不必忧心。”荀玄微接过酒杯,自己斟满了酒,“小事无碍,稍安勿躁。回去殿下身边罢。”

    崔十六娘细声细气地道谢,抱起长筝回去,这回乖巧地伏在元宸膝头,抬头露出恳切哀求&30340;目光。

    元宸心满意足,亲手替她挂回面纱。“这儿不用你了,去帘子后头。对了,别弹筝了,换首琴曲。”

    不错眼地盯着那道窈窕柔顺&30340;身影走回帘后,这才转回目光,对在座&30340;荀玄微和阮荻两人得意炫耀,

    “十六娘&30340;琴技卓绝。不愧是清河崔氏嫡女出身,家传渊源。你们都是识货&30340;,一听便知。”

    竹帘后拨弦调音,很快传出幽幽琴声,婉转低徊,自有不同意境。

    荀玄微在如泣如诉&30340;琴音里喝起十六娘倒&30340;酒。耳边传来悠远&30340;讲经声,依稀正讲到“佛家五诫。”

    诫杀生,诫淫妄,诫妄语。

    “他娘&30340;。”元宸听得大皱眉头,“这秃驴怎么像是专门骂老子来了?”

    荀玄微自若地啜了口酒,“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高僧讲经,普渡众生,不独讲给殿下一人。”

    元宸&30340;目光转过来,狐疑打量片刻,哈哈笑了,“高僧讲经或许是在普度众生。荀郎这句‘听者有意’,货真价实是在骂本王。”

    荀玄微莞尔举杯,“说者无心。”

    酒过三巡,元宸原本还端着&30340;姿态逐渐浪荡起来。衣襟敞开,粗鲁地箕踞而坐,荤素不忌地品鉴起豫州各家才情出名&30340;小娘子,大骂手下&30340;士族官员各个蠢材。

    阮荻不巧就在他手下做事,强忍着闷声喝酒,恨不得把耳朵拿布塞上,一杯喝得比一杯快。

    荀玄微坐在下首位,视若无睹,听若未闻,目光从眼前&30340;酒肉狼藉转开,越过远方清静莲池,遥望向更远处。

    因为那句“历阳贵客至”,前来听经&30340;小娘子们吓走了大半。莲池附近&30340;十几座木楼人影憧憧,时不时有女眷带着幕篱下楼离去。

    距离太远,在阁楼高处望去,只是一个个晃动&30340;人影,略微能分出男女而已。

    元宸人来了,却似乎对相看豫州士族女&30340;事并无太大兴趣,肆无忌惮&30340;笑骂声句句贬谪同僚,骂完了豫州骂京城。

    荀玄微淡然听着,自斟自饮。直到一辆牛车出现在视野里,车像是云间坞&30340;牛车,赶车&30340;部曲身量魁梧,依稀像是李奕臣,他喝酒&30340;动作微微一顿,目光追随而去。

    那辆牛车沿着下山道缓行,行到山脚一片枫林边。却有个少年郎君追过去,在道边拦住牛车,行礼说了几句什么。

    距离过于远了,人自然是看不清&30340;,原本也不会引人注目。但背景处&30340;大片枫林过于火红,少年郎君&30340;青色官袍服站在枫林边,反差强烈,人影摇晃动作,这边便立刻察觉了。

    “哟,瞧那边。”

    元宸放下酒杯,笑指远处枫林方向。“大和尚讲经没什么好看&30340;。那边&30340;是不是美人儿在偷偷幽会情郎?跟车&30340;部曲还不少。这是哪家&30340;小郎君小娘子?有意思得很。”

    进山听经&30340;郎君虽然不少,青袍官服少年郎不多见,阮荻一眼就认出是他麾下任职&30340;荀九郎,荀景游。脸色登时又是一变。

    荀玄微收回视线,从袖中取出一幅准备好&30340;文书,字面向下,放置于案上。

    【请收藏文学网,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