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仕书屋 > 穿越小说 > 开局剧透大秦结局,邀请祖龙穿越 > 正文 第三十八章一国两制
    李斯当然是明白。

    他又怎么能不明白?

    在经历了秦末一行后,经历过生死,经历了那么多,其实很多事情,李斯自然是能够想明白了。

    就当日,在咸阳狱中,第一次见到陆仁的时候,对方所说的那样。

    郡县制不是不好。

    相反,无论是李斯还是嬴政都是明白,这是一件绝对利于天下和大秦的良策。

    否则,当初两人也不会如此处心积虑的要决心在天下推行郡县之制了。

    但有句老话说得好,凡事皆是过犹不及。

    在习惯了分封数百年之后,忽然实行郡县制,无异于是改头换面、开天辟地般的壮举,所受到的阻力,自然也是空前的。

    六国贵族不会遵从、六国百姓不解,便连秦国内部,也必定是反对声一片。

    而从一统天下,到始皇帝驾崩的那十一年的时间,其实就无时无刻,是在和这种阻力,做着抗争。

    但是很明显,始皇帝、李斯和他们的郡县制,最后都失败了。

    这种巨大的阻力,想要消化,需要的时间。

    而他们和秦国,缺少的恰恰就是时间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候。

    妥协,似乎是成了唯一的选择。

    李斯低下头去,缓缓叹息道:“是故,陛下欲以郡县并行之制?”

    嬴政点头望着宫外。

    四处晴空,仅有厚厚的云层,遮住了朗日。

    他缓缓的点了点头:“事到如今,也只能如此了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,行分封不妥,举郡县亦是无果,秦律积弊甚重……我大秦又将何去何从?”

    李斯低着头,脸上的神色,带上了一丝颓然。

    当年自老师荀况处学成之后,离开兰陵,来到了秦国,投奔秦相吕不韦门下。

    昔日的楚国仓库小吏,从吕不韦的门客,一步一步成为了如今的大秦重臣。

    论及学识,李斯自问不输于天下任何之人。

    能让他入眼之人,恐怕也就只有已经故去的同门韩非等寥寥数人罢了。

    李斯是骄傲的。

    然而他的这种骄傲。

    在自此后秦末一行后,便是被彻底的击碎了。

    几乎是下意识的。

    李斯望向了陆仁。

    自从亲身经历了陆仁那能够穿越时空、世界的双穿门的能力之后。

    和嬴政一样。

    若不是陆仁解释。

    李斯几乎是将陆仁看成了仙人。

    “若以先生先前之言,便使郡国并行,与分封有何异?”

    李斯沉默片刻,缓步上前,朝着陆仁行了一礼:“若及诸侯做大,却依旧不过行周之故路。”

    面对李斯的询问。

    陆仁笑了笑,而后便是径直点头到:“廷尉所言有理,便行郡国并行之制,依旧是有分封之弊。”

    事实上。

    李斯说得并没有错。

    即便是郡国并行。

    既然是有分封。

    自然就带着分封的弊端。

    历史上。

    西汉初的经历,已经是证明了。

    便是行郡国并行,也依旧是有七国之乱,也依旧不免诸侯割拒,纷起反汉的事情。

    所以,实行郡国并行之制。

    最为重要的,便是要如何的反制。

    “所以,这郡国并行,并非廷尉表面之所想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陆仁升便是一字一句道。:“郡国并行之制,侧重之处不在分封,而在制衡。”

    “昔日孙子曰: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”

    “孙子所说,虽为行军做战之道。却也阐明诸侯国所拥有的权力。简而言之,可大体分为独立权、自保权、管辖权。”

    一语之后,这边无论是嬴政还是李斯,都是皱了皱眉,神色有些不解:“先生所言之三权,却为何物?”

    陆仁迎着两人疑惑的目光,便是自顾的解释道:“所谓独立权,既该国可自决本国事物,而不受他国干涉。如官吏任免、赋税征收、立法,皆属于独立权。”

    “自保权,即守土卫国之军权,该国坐拥兵马,若遇敌袭,可使得军权而抵御

    外敌。”

    “管辖权,则为治得治下之民,亦可称治民之权。”

    “故昔日,周之分封之初,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”,诸侯国从周天子令,年年朝贡,麾下军队皆从天子调遣。除却治民之权,军权、财政权等,皆系于天子。然及至平王东迁,王室衰微,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”,诸侯国已与周国无异。”

    陆仁细细的说着。

    便是直接询问道:“陛下和廷尉以为,原本大秦行得郡县之制,为何会败?”

    嬴政和李斯皆是相视一眼,皆是皱眉:“人心?”

    陆仁点了点头:“是,但不全是。郡县之制,为何不得人心?”

    “皆以数百年来,自周文、武分封诸侯。正如先前所言,自平王东迁,王室衰微,诸侯征伐不断,实与周国无异。其文化、文字、律法……皆异同。”

    正说着。

    陆仁便是一一的列举出来:“燕、赵之地,临边塞,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,其文化粗犷豪迈,多慷慨悲歌之士;齐鲁之地,儒家之源,其文化多受儒家之礼影响;南方荆楚之地,尚巫鬼……”

    “自郡县之后,秦同意度量衡、书同文字、车则同轨,自为之凝一,然六国之民闻此,其能甘愿?”

    陆仁的话,让一旁的嬴政等人开始了反思。

    正如陆仁之言。

    这么多年来,诸侯列国征伐不断,虽然大家名义上,还是周麾下的附属国,但是谁都明白,实际上各国之间,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。

    而一时之间,秦国一统之后,骤然将这些人熟悉的一切都是改变了,让本就是对秦国有家仇国恨的六国之民,怎么能甘愿呢?

    只是陆仁将这些问题一一提出的时候。

    当问题摆在明面上,嬴政和李斯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。

    因为这就意味着,不仅仅是郡县制。

    这更是对这么多久以来,嬴政和李斯共同想出的治天下之策,统统是全盘否定。

    因为一旦郡县制施行。

    无论是统一法令,还是书同文、车同轨这些,都是跟着配套的制度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,却在陆仁口中,都成了一纸空文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,两个秦国的领头之人,竟然是陷入一阵的恍惚。

    而这边,陆仁看着明显有些失神的两人,却是径直笑道:“陛下、廷尉不必如此,这些制度之初衷并无问题。若为天下凝一,此为毕竟之路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嬴政和李斯都是抬起头来,皆是皱眉:“那以先生之意?”

    “凡事过犹不及,皆需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,贸然改变,自是不可取。毋如求同存异?”

    “何以求同存异?”

    “便以郡国并行,亦可施行一国两制之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