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家的葱花饼用料都是精细面粉,不是粗面,镇上的精细面粉是八个铜板一斤,他们家买的多,可从中优惠一个铜板,七个铜板一斤。

    从杨家一次性买一石(一百二十斤)以上,可优惠到六个铜板一斤,一次性买五石以上,是五个铜板一斤。

    沈暖细算了下,从杨家买面粉能省很多,而且杨家的面粉比镇上的好。

    爹和叔叔们的办事效率真不错,沈暖表示很满意,家里有了挣钱之道,她就可以专心种田,想办法去弄私房钱建势力了。

    等作坊办起来,她还要把干面、米粉、脆哨、饵块粑,糯米粑等等这些华月国没有的吃食都‘发明’出来。

    哦,还有最重要的辣椒,青椒,红辣椒,甜椒,各种口味的辣椒面,一样都不能少。

    只是,她家的作坊还没办起来,杨家粮铺怎会如此痛快就给了他们价格表?他们沈家又不是什么大贵人。

    沈老头也有此疑惑,问了沈东几人。

    沈西笑着把在县城遇上万宝财的事儿说了:“宝财得知我们要办作坊,需要地方买面粉,就亲自带着我们去了杨家粮铺。”

    杨家粮铺是万家酒楼的供应商之一,是认识万宝财的,怎会不给万宝财面子呢!

    所以,他们能这么容易和杨家粮铺达成合作,多亏了万宝财。

    沈暖笑着道:“宝财哥哥帮了我们家好大的忙,等下次宝财哥哥过来,我定要好好感谢他。”

    沈老太哈哈笑着:“这是一定要的。”

    三家的新房就在老房附近,大房的房子盖得最大,因为有四间房要留来给聂酒开医馆,一间为诊堂,一间为药房,一间为病房,一间为治疗间。

    除去这四间房和书房、灶房、杂物房、粮仓、茅房、沈家还剩七个房间,二老一间,沈东夫妻二人一间,沈博、沈学、沈风、沈暖、聂酒各一间房,刚刚够。

    三家的房子相隔两亩地左右的距离,有大庭院,盖了猪圈、牛圈、鸡圈,只是新房还需散味,得十天以后才能住人,食材也暂时不能放进去。

    另外,新房大门外的路也得用石头堆砌一下,免得沾一脚泥进门弄脏家里,房子旁边的地也要开垦出来,作为菜地使用。

    沈东四兄弟商议一番,决定用三房的两间屋子来暂做作坊,一间用来做乳饼,一间做葱花饼。在这样的青砖瓦房里面做吃的,安全又干净,不怕屋顶掉下渣渣弄脏食物。若日后挣了银子,生意做大了,就再重新盖一个正儿八经的大作坊。

    商量好作坊的事儿后,翌日一早沈东就去镇上找刘砖头来干活了,顺便将所需工具都买了。

    得知沈家刚盖了房子又要办作坊,刘砖头很是吃惊,不过并没有多问些什么,带上人就去干活了。

    作坊办好之前,沈家还得继续出摊卖饼,万家酒楼日常上门摘草莓。

    沈暖种的那点草莓经过多天的采摘,果子已经很少了,最多再采摘三天左右就能全部采摘完,不过好在沈暖种的是四季草莓,抗旱抗热,花芽没有休眠期,采摘完后只要好好养护就能再次开花结果,全年可以采摘3-4次。

    按照四季草莓的特性,第二年的结果量会更高,它的周期有三年。

    当然,这是养护好的情况下,现代有大棚,但这里沈暖啥也没有,全靠福运。

    另外,沈暖前些日子带着大家找到的草莓苗移栽后长势极好,要不了多久就能开花结果了,到时候又有新的草莓可以卖了。

    沈暖在心中祈祷,草莓们,你们给我争气点,多多结果。

    沈家的乳饼还未完全做好,张家那边还在继续做豆腐,天天往沈家送,村里的黄豆都被张家收购完了,张家只好把目标转移到刘家村和大湾村。

    大湾村是张二生儿媳妇陈小草的娘家,那村里有户人家是种豆大户,每年种出的豆都是卖给县城的豆腐坊。可今年那豆腐坊生意不好,家里又出了事儿,导致豆腐坊经营不下去关了门,二爷爷家的豆没卖完,有一大半存留在了家里,地里还种了五亩,尚未成熟。

    他们正焦心如何把豆卖出去,张二生就上门来了,得知了他的来意后,这家人喜出望外,用卖给县城豆腐坊一样的价格把豆卖给了张二生,还帮着将豆送到了兰花村。

    看到兰花村那条正在修建的路,这家人皱了皱眉,很好奇张家住在这种穷兮兮的地方,怎么会有种胆子买那么多的黄豆,他们家的生意真有那么好吗?能与县城的豆腐坊相媲美?

    有沈家在,张家的生意还真是好的不得了。

    在张家热火朝天做豆腐,沈家一大家子齐上阵做乳饼、出摊卖葱抓饼、建作坊、在百果山开荒,聂酒带着白狼成天忙着在山里找药材的时候,沈暖种的辣椒长出青椒可以吃了。

    夜里,忙活了一天的沈东、沈老头,聂酒、白狼归家,就看到沈暖在灶房里做菜,沈老太和魏氏在一旁帮忙打下手。

    沈暖炒的菜散发出一股奇怪的味儿,很是呛鼻,沈东和沈老头一进屋就没忍住打了个大喷嚏。

    两人放下东西不解的去灶房问。

    “你们在做什么吃的?味儿这么怪?”

    “阿嚏!”魏氏打了个喷嚏才回答沈东:“是辣椒,暖暖种的辣椒长出了青色的果子,看着挺好看的,但一入锅就呛人的很,阿嚏!我受不了,我出去喘口气。”

    沈老太却没多大反应,一脸慈祥的看着沈暖忙活:“这辣椒的味儿与茱萸挺像的,有一股很特别的辣味儿,我一会儿可得好好尝尝。”

    沈东吓了一跳:“娘,不认识的东西不能乱吃。”

    沈老太淡淡看着他:“暖暖种的东西有哪样是不能吃的?”

    沈东和沈老头、聂酒齐齐一怔。

    对哦!

    他家闺女(孙女,徒弟)聪明有福气,做的霉豆腐能吃,种的草能长出值钱的稀罕草莓,没有一样是废的,样样都是宝贝儿。

    所以,这个辣椒也应该是个大宝贝。

    闺女(孙女、徒弟)说能吃,那肯定是可以吃的。

    这么一想,沈东和沈老头、聂酒立马就不慌了,隐约有些期待起来。

    魏氏鼻子敏感,初次闻到辣椒的味儿,有些无法适应,在外面深呼吸了好几口气,她才回了灶屋,没一会儿又出来了,眼泪花花的,太难受了!

    “做好了!”炒好了青椒肉丝,沈暖开始装碗。

    沈老太递上一大三小四个碗,待沈暖将青椒肉丝舀进碗里,再将她抱下来,宠溺的说道:“忙了半天累了吧,接下来的事儿就交给奶奶,你去歇着。”

    沈暖听话的去了饭桌前坐着,沈老太叫来沈东和魏氏,让他俩将三小碗青椒肉丝给其他三房端去。

    新做的菜式,要品尝就大家一起品尝,若真有什么意外,那就全家整整齐齐。